ilove0088的网站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认识赴美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认识赴美的 “与其希望美国降低签证壁垒,不如充分作好应对准备”中国赴美签证越来越难己成为中国商界的一大话题,以至于被称为美国对中国的“签证壁垒”。上个月,第五届中国纺织服装展览会在美国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举行,这是一个由中国贸促会与中国纺织协会组织的,已有相当著名度的专业展览,但据报道250多位赴美参展人员有70多位签证被拒,拒签率接近百分之三十。我们也经常听到其它一些小型的赴美商务考察团组整团被拒或大多数被拒的消息。 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全国上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幅度收紧赴美签证的政策,已严重影响了许多正常的国际商务活动。最近,美国商会中主管劳动、移民与雇员福利的副总裁戴尔.约翰说, “美国正在变成一个戒备森严的堡垒”,“受伤的是美国公司”。美国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会组织,成立于1912年4月12日,有300万团体及企业会员,致力于维护美国商业集团的利益,其态度对政府有很大影响力。美国圣塔格罗组织(Santangelo Group)最近的一项调查则指出,签证问题,已经给美国造成了大约300亿美元直接及间接损失,包括对美国航空业、旅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 在美国各大城市,一些过去以接待中国出国团组为主的华人业者生意每况愈下,苦不堪言,不少被迫另谋生机。 赴美签证难,已成为许多中美经贸活动中的第一难题。不少在美国举办的大型会议往往被迫延期,许多商展缩小了规模,也使一些投资贸易的考察洽谈停顿。赴美签证难,不但因私护照难签,因公同样不易。没有出过国的难签,出过国的,甚至多次去过西欧发达国家的也往往被拒。第一次赴美的难签,已有赴美记录的也有被拒。相对于中国对美国企业的一贯礼遇,美国对中国企业则是很不对等,很不公平的。许多人因此愤怒、因此无奈。那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对待赴美的“签证壁垒”呢? 按美国驻华使馆介释,中国赴美商务考察的B1签证并未减少,这可能是事实。我们在美国确实也没感觉见不到中国赴美商务考察团了。但相对中美之间快速增长的经贸关系与越来越多的赴美申请,获签率降低也是事实。 笔者长期从事中美市场研究并担任一些中美企业的资深顾问,比较关心也了介一些中国企业赴美签证的历史与现状。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赴美签证,尤其是赴美商务考察的B1签证并不太困难,但有些不法分子乘机从事“合法入境,非法滞留”的生意,这一比人口偷渡高级的手段,生意相当兴旺,其后果也十分恶劣。例如就在今年5月,美国费城政府经济发展局经费城华人商会邀请中国北方某大城市的中小企业协会代表团一行17人,就有4人“脱队非法滞留”。中美两地不法分子互相勾结,伪造邀请,伪造文件,冒名顶替案件层出不穷。美国政府防不胜防,有关方面当然采取相应措施以堵塞漏洞,美国驻华使领馆加强了对签证面谈的工作,任派的签证官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面对大量的签证申请,以及过分的警惕,也使相当多确实是从事中美商务的人士“蒙冤”被拒。 911以后,美国突出了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全面收紧赴美签证,有的措施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也只能“表示理介”。一般而言,美国社会并未将华人作为恐怖因素,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收紧对中国企业赴美商务签证的措施想信是会逐步回复正常的。中国企业赴美商务签证,按其具体目的,可以分为销售(含参展)、采购、与投项合作三类。其中采购与投资合作比较容易获得签证,因为这对美国扩大出口与吸引外资有利。而赴美促销则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我们大家可能都明白,一国接纳他国人士前往从事商务活动,往往也会受两国贸易状况的影响。目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240亿美元(2003年数据,系按美国海关统计,包括中国经香港转口的商品),占美国贸易逆差的百分之二十五。所以美国一直有一股不小的反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势力,因此,大张旗鼓到美国推销商品,尤其是会影响美国就业市场的商品,就会遭到反感与隐性抵制,这也会包括莶证。今后,中国企业会增加对美国的投资与采购,这方面的莶证申请获批是会得到改善的。 下面谈一下中国企业如何作好准备工作,以提高赴美商务签证率。这既包括对邀请方,也包括对被邀请方的一些要求。 我们总的感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高,但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则有待加强。例如:对美国客户的了介,对美国专业市场的调查,对美国经商环境的研究,对美国经销渠道的分析,以及对美国商业法规的学习。中国企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去作生意都要作不少调查学习,更别说中国企业跨洋越海到美国去了。 中国企业难以顺利获得签证进入美国,包括考察、参展、开设公司。这里如果不谈美国方面的原因,属于中国企业的原因,则是缺乏可以向美国签证官说明自已确实已准备好,而且有必要去美国经商的依据。当然,也要让美国签证官能想信签证申请人没有移民倾向。 美国的邀请单位是美国签证官考虑的重要因素。邀请单位大致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政府部门,如美国商务部及所属机构,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美国一些州市的经济发展局等,第二类是商会组织,如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商协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等。第三类就是美国工商企业。对前二类以及第三类中的著名企业,与一些重要商务活动的邀请,签证官会较重视,获签率会高一些。对第三类中一般企业的邀请,获签可能就难说了。美国签证官往往要求所发邀请信的内容很具体,包括每天的行程安排,接待人员以及联系方式。而邀请单位设有网站,邀请人设有电子邮箱几乎己成为获签的必要条件。 现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单位都有网站与邮箱,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没有网站与邮箱如同过去没有电话一样,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在从事国际商务的单位。网站也是签证官对邀请 单位作核实最快速的方法。 美国签证官通过对发邀请信单位的地址、电话与邮箱的判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电话与传真用同一条线的大多是家庭。有些则可从所在地区判断是大学区或住宅区,而非商业区。从电子邮箱可判断是公司邮箱还是个人拥有的免费邮箱。美国公司邀请国外客户一般只请二三位相关人士洽谈与考察,不会邀请一大批人,更不会同时邀请几个公司的人员。 中国有些受邀企业以前在美国没有客户,在美国也没有设销售代理与联络处,没有开拓美国市场的详细计划。当他们去办理签证时,除了一封邀请信,也没有在此之前,双方为该次商务考察作准备的联络信件(或电子邮件),甚至连电子邮箱也没有,这就很难让人理介有开展国际商务的背景与条件。因此签证被拒也就不能只讲美国签证官过于苛刻了。 我们认为,中国不少企业并非不具备条件,而是对美国签证缺乏了介,准备工作不够。因此与其希望美国降低签证壁垒,不如提升自已能力,充分作好应对准备。按经验而言,中国赴美企业如果没有以下8项准备是难以获得赴美签证,也是难以在美国顺利开展工作的。 1,英文版、印刷精美的企业介绍与产品目录 2,企业的英文网站与电子邮箱 3,对美国市场的调查报告 4,开拓美国市场的商业计划书 5,己经有关系与业务往来的美国客户名单(附网站及邮箱) 6,美国之行的目的与具体日程安排 7,有在美国的销售代理或办事处(联络处) 8,与邀请单位往来的信件与邮件 以上最好有一文件目录,以使签证官一目了然。 为了早日走进美国,中国企业应该尽早、尽多的建立与美国客户从事商贸的记录。这可以委托在美国的朋友,先在美国设立展销室、办事处、或联络处,开展相应的商务活动,一般经过半年至一年就有可能比较顺利的获得赴美签证,考察与处理办事处的工作。当有了一、二次按期往返的记录,以后再赴美签证就会容易多了。美国十分重视信用记录,中国企业今后也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摘自美中商会>

2007年3月27日星期二

高新技术企业不在开发区内也可享受低税率

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凡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还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专家指出,今后,开发区跟全国所有地区一样,只有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才能获得税收优惠。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      资料显示,1984年以来,中国先后创办国家级开发区147个,其中,仅54个面积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就达到了25%。

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老板们的“用人之道”

人才对于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老板们无不把“如何用好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以期企业的“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但在事实上,虽然老板们都有各自的用人原则和方法,却并不能如想象中的得心应手,或怵之,或烦之,或急之,或怒之,不一而足。当然,造成这些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老板们的用人心态决定着他们的“用人故事”,本文试图将他们的“用人之道”略作说明,以与天下打工者共享之。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应该说,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思想是司空见惯的,也是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板试图摒弃这种思想。但是,不能回避的是,虽然老板们已经知道要想马儿跑,不仅得让马儿吃草,还得让它们吃好草,但在潜意识里面,老板们的这种“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还是存在的,它根植于老板们的灵魂深处,无法让老板们坦然面对高额的人才付出成本!   老板们的这种思想是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成本领先”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实际上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成本领先策略是把人力成本纳入整个成本核算的框架之内,所谋求的是用最有效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则是在单方面谋求成本最小化,是一种典型的“小农意识”。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和行动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后果呢?当然,也许,在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本能够如老板们想象中一样控制得比较好,但在实际上是以牺牲企业的经营稳定和长远利益作为代价的。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需要他们对企业的忠诚。但付出总得有回报,特别是优秀人才,他们希望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老板们对他们的关心,是企业的认同,是价值的体现。而“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则并没有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来对待。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企业内人心涣散,经营混乱,企业将无法抗拒市场的风险。   当然,老板们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不仅在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还因为现在的市场是一个人才过剩的市场——   有天下人为我所用,少你一个何妨!   如今的人才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老板们可以从容地“用最少的钱用到最好的员工”,也可以从容地面对员工的离职。毕竟,一个企业不是靠某一个人的作用就能或生或死的。所以,老板们完全可以“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你不想干自然有人想干,你离开这个企业之后也并不能就那么容易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老板们在这种大好的局面下,自然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打工者玩于股掌之间。   当然,老板们对于那些能力非凡、对企业十分重要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视的,也能容忍此类人才在工作当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并能接受此类人才不断提出的或加薪或晋级的要求。但老板们的“胸襟”是有限度的,当你触及到他“临界点”,他也会“挥泪暂马稷”,立马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你永世不得超生。   老板们之所以宁愿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不愿意轻易接受打工者的“要挟”,一方面是害怕打工者居功自傲,有朝一日“功高盖主”,又或者打工者自立门户,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打工者已经“为我所用”,该“榨取”的已经“榨取”得差不多了,而且,打工者既然能“为我所用”,必然有他的缺点和不足,老板们永远期待着能够有更好的人才为其所用——   看着的是金条,拿起来是稻草   有一句俗话,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老板们都十分信奉这个真理并身体力行之。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老板们也总在渴望着“最好的人才”能够为己所用而又总感叹“最好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   老板们用人时,之所以会“看着的是金条,拿起来是稻草”,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在“远观”的时候,总能发现人才身上的诸多闪光点,并想象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以为一旦用之,必能使企业在转瞬间“脱胎换骨,得道升天”,而真正地把人才放到企业当中后,才知道并不是企业的“救世主”,又或者根本就是一凡夫俗子,毫无价值可言,所以“看着的是金条,拿起来是稻草”。其二,看着的是“金条”,拿着的时候也的确是“金条”,但却不知道怎样用好这根“金条”,于是把“金条”当成了“稻草”用,结果是理所当然地认作一根“稻草”。   应该说,在未能为己所用之前,不管是“金条”还是“稻草”,其实都是“金条”,因为他对于企业而言没有风险。而不管是“金条”还是“稻草”,老板们一旦要用之,必然要细心考察之,小心防范之,以求在安全的范围内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所以,老板们用人必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用人怎能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精华,也自是许多老板们拿来运用的准则。但在实际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老板们拿来骗骗打工者的“幌子”,以获取打工者对老板们的感恩戴德和无比忠诚,其实,老板们都知道:用人又怎能不疑呢?!   其一,打工者会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吗?人非圣贤,孰能无求,在时下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竞争对手总会想方设法地套取本企业的商业机密,以打击本企业。打工者总得面对那花花绿绿的诱惑,他们能抵挡得住吗?所以,必疑之。   其二,打工者会死心塌地为企业效力吗?有的人会一辈子为别人打工,而有的人为别人打工只是准备将来自己当老板,如果让第二种人轻易地知悉企业的全部运作程序和核心技术,那他会为本企业打工一辈子吗?所以,必疑之。   其三,打工者会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呢?人总有七情六欲,总有懒惰的时候,总有杂七杂八的事情,那么打工者会不会在上班时间偷懒呢?会不会趁上班时间干自己的私事呢?会不会利用企业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呢?所以,必疑之。   其四,打工者适合企业给他的职位吗?他的能力够吗?他能够听从领导的安排吗?他又能够领导他的部门兢兢业业的工作吗?所以,必疑之。   而老板们之所以用人必疑,其根本点在于企业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打工者能够为老板们创造多大的效益呢?——   你能为我创造多大的效益?   老板们之所以当老板,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意兴隆,希望打工者能够为他们创造最大的效益,但是,打工者们,你们能为他们创造多大的效益呢?   是帮助老板们实现销售额翻番?   还是为老板们节约了多少银子?   又或者为他们理顺了什么样的关系?   还是帮助老板们实现了科学管理?   ………   没有哪一个老板不“现实”!所以,老板们凭什么要用人,凭什么要给你很高的工资,凭什么相信你,凭什么给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那就是,你为他创造了很大的效益!但是打工者切记,一时的效益并不能带给你永恒的安逸,老板们需要的永远是勤勤恳恳、戒骄戒躁并不断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打工者! (作者:易秀峰)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ilove0088的网站: 欧洲央行提高利率 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ilove0088的网站: 欧洲央行提高利率 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安危 感受温总理引用诗词的风采

英国的《泰晤士报》曾报道说,“温家宝是继毛泽东之后,惟一能在公开场合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精深造诣的中国领导人”。 此言不虚也! 2007年3月16日上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我有幸在电视机聆听了总理的精彩回答,其中听到总理多处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可以说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借诗词言志,显示出一个泱泱大国领导人出众的文采和独到的见解。 由此我搜集了一些总理曾引用过的中外名言,奉献给大家,借以表示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深怀忧民之心,难忘报国。 二、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五、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当台湾记者问到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时,温总理的临场发挥和应变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谁也不会想到,他居然能够当场引用辛亥革命、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七、同上时间,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八、温家宝又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九、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十、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十一、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温家宝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自由意味着责任”出自萧伯纳的剧作《人与超人》。 十二、2006年9月5日,温总理在中南海接受五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他以杜甫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开场白,使采访的气氛格外融洽。 十三、《泰晤士报》记者问: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 温总理睿智而沉稳地答曰:“你实际上问我关于读书和思考的问题,让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诗著作,它可以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接着,温总理首先引用左宗棠的诗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随后提到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还提到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十四、同上时间,温总理当场吟诵了康德的诗:“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他用屈原的诗表明了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情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后,温总理用诗人艾青的诗结束了对记者的提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让我们看看2007年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诗文吧: 十五、温家宝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希望团结远方的人到来,就要治理好自己的身边;希望避开可能发生的祸乱,就要注意消除人的怨气。 十六、温家宝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十七、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八、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十九、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二十、最后让我们欣赏总理于2003年12月10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引用的宋儒张载言,来彰显总理爱国报国的崇高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总理在言语上显露的才华,正是缘自于他多年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显示出总理的博闻强记。 温总理在庄严肃穆的外交场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借诗明志,向整个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们领略和感受到他温文而雅的外交风度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来自爱尔兰的三朵姐妹金花-Rose On Water(Triniti )

Take a walk through my life, Through the broken glass, through the sands of time, Take a look in my eyes, You'll see a love that's blind. Your words don't mean much to me anymore, Once they were all to a heart so pure, Once they held dreams, And they carried me away, Like a rose on water Like a rose on water, Like a rose on water. Take a walk through my heart, Where a rose should be there's a crown of thorns, From the cry of a child, There's a woman born. My touch doesn't mean that much to you anymore, I'm reaching out for you but I can't be sure, Am I slipping through your hands? Or are you throwing me away? Like a rose on water Be my shelter from the rain, Free the child again, Whatcha gonna do when the rain comes down and the petals fall? Be my shelter from the rain, Free the child again, Be my shelter from the rain, Free the child again

欧洲央行提高利率 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欧洲央行近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至3.75%,与此同时,英国央行宣布将其主要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不变,这使得该国的利率依然保持在五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两家银行做出的决定不同,但却都与市场预期一致。 此外,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来有可能进一步加息。尽管通货膨胀压力有限,但多数分析师仍然预计欧元区13国的贷款利率将在今年年中升至4%,而到年底时或许还会进一步提高。对英国而言,许多经济学家都预计5月份时其利率将达到5.5%。 近日股市的大幅下挫可能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加息趋势。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今年早些时候曾警告说,人们对股市风险的估计不足,这表明欧洲央行的官员们或许会将此次股市大幅下滑看作必要的清醒剂,而不是对良好经济前景的一大威胁。 尽管如此,如果美国或欧洲的经济增速急剧放缓,那么欧洲央行可能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加息。自从股市上周遭遇暴跌,市场上有关美联储下一步将会降息的传言又再度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