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安危 感受温总理引用诗词的风采
英国的《泰晤士报》曾报道说,“温家宝是继毛泽东之后,惟一能在公开场合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精深造诣的中国领导人”。 此言不虚也! 2007年3月16日上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我有幸在电视机聆听了总理的精彩回答,其中听到总理多处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可以说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借诗词言志,显示出一个泱泱大国领导人出众的文采和独到的见解。 由此我搜集了一些总理曾引用过的中外名言,奉献给大家,借以表示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深怀忧民之心,难忘报国。 二、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五、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当台湾记者问到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时,温总理的临场发挥和应变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谁也不会想到,他居然能够当场引用辛亥革命、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七、同上时间,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八、温家宝又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九、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十、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十一、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温家宝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自由意味着责任”出自萧伯纳的剧作《人与超人》。 十二、2006年9月5日,温总理在中南海接受五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他以杜甫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开场白,使采访的气氛格外融洽。 十三、《泰晤士报》记者问: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 温总理睿智而沉稳地答曰:“你实际上问我关于读书和思考的问题,让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诗著作,它可以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接着,温总理首先引用左宗棠的诗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随后提到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还提到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十四、同上时间,温总理当场吟诵了康德的诗:“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他用屈原的诗表明了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情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后,温总理用诗人艾青的诗结束了对记者的提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让我们看看2007年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诗文吧: 十五、温家宝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希望团结远方的人到来,就要治理好自己的身边;希望避开可能发生的祸乱,就要注意消除人的怨气。 十六、温家宝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十七、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八、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十九、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二十、最后让我们欣赏总理于2003年12月10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引用的宋儒张载言,来彰显总理爱国报国的崇高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总理在言语上显露的才华,正是缘自于他多年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显示出总理的博闻强记。 温总理在庄严肃穆的外交场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借诗明志,向整个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们领略和感受到他温文而雅的外交风度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 主页